文学书刊,是指刊登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诗歌、杂文、故事等文学作品的书籍、期刊和报纸的文学副刊。“文革”前,《雷锋的故事》、《青春之歌》、《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批国内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荡,影响到一代人的价值观。而《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则一直是人们争相阅读的书目。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文学书刊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读者对文学书刊的反映如何?读者群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了客观地透视这些问题,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对200名市民进行了文学书刊阅读状况的随机抽样调查。
在回收的16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52.1%,女性占47.9%。市民对文学书刊的阅读情况是:
阅读情况所占百分比
非常喜欢 11.2
喜欢50.3
偶尔看看 34.3
从来不看 4.2
这说明,市民对文学书刊是欢迎的,读者面高达95.8%。
读者的年龄结构是:
年龄 所占百分比
18岁以下 3.6
18-25岁41.7
26-35岁25.0
36-55岁25.0
56岁及以上者 4.7
很明显,文学书刊的读者主要是中青年。
读者的职业结构是:
职 业 所占比例
国家机关与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10.7
国家机关与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6.6
科教文体卫工作人员18.3
商业服务业人员13.0
个体与民营企业主 7.7
三资企业雇员 7.1
个体、集体、民营企业雇员 13.6
下岗待业人员 8.3
学生 16.6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书刊的读者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读者的平均月收入的情况如下:
平均月收入所占比例
300元以内4.8
300-600元 38.1
601-900元 31.0
901-1200元 8.3
1200元以上 6.5
无固定收入 11.3
从这里可以发现,文学书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生活水平不高的低收入与中等收入者(其中还隐含了部分学生打工者。)这对购买力和收藏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次调查的一项重要发现是,读者群已从过去的初、中级文化层为主,发展到以高等文化层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读者占读者面的54.3%,中专、高中的又占了32.7%,初中及以下的仅占13%。读者群向高文化层的发展,对文学作品和文学读物质量的提高,是要求也是挑战。
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人们对文学书刊的选读率呈上升趋势,今年比去年及以前,提高了3.1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下:
类别 98年及以前 99年始
政治类 42.9 39.9
经济类 64.6 63.6
军事类 48.8 45.4
科技类 54.9 53.8
文学类 68.9 72.0
读者平均每天用于阅读文学书刊的时间及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为:
阅读时间所占百分比
半小时以内31.4
半小时到1小时 37.2
1小时到1个半小时 18.9
1个半小时到2小时 9.4
2小时以上 3.1
由上可以看出,广大读者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这同当代社会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直接有关。
受快节奏生活的时间限制,读者的主要阅读物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以书籍为主的只有25.9%,以期刊为主的占了22.8%,以报纸副刊为主的居然有17.1%,而几种都看的有34.2%。
随着期刊的猛增和报纸副刊的精品迭出,手捧大部头巨著的读者明显减少。调查发现,读者的兴趣也随着时代的节拍而改以短篇为主。具体如下:
如果把上周中的几个比例数进一步分析一下,就能更清楚地感受到,短篇已成了当代读者自然形成的阅读时尚。
调查结果显示,在最近10年出版的现代、古典和外国文学书刊中,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激人奋进、发人深省的现代文学最受读者欢迎,“首选”拥有58.2%的读者面。史料丰富、情节生动、结构严谨、视野开阔的古典文学依然得宠,有25.8%的读者“首选”。曾在五、六十年代风行一时的外国文学,选读率明显滑落,只对16%的读者最具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文学体裁如何改变,小说仍然是格外受读者欢迎。在开列的七种文学体裁中,读者最喜欢看的还是小说,占34.5%;其次是纪实文学,占16.6%;接下来是散文和人物传记,均为14.4%;故事、杂文的情况变化不大,分别为10.8%和8%;诗歌的感召力大不如五、六十年代,喜欢吟诗的人只有1.4%。
调查发现,读者所阅读的文学书刊,“自己买的”只占14.5%,“到处借的”占23.2%,“有买的也有借的”占62.3%。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读者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二是书价太贵。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读者平均每月用于购买各种书刊和文学书刊的开支情况:
月均开支 购各类书刊购文学书刊
5元以内 24.5
6-10元 43.9
10元以内 25.3
11-20元 26.415.5
21-30元 28.3 9.7
31-40元 7.5 4.5
40元以上 2.71.9
以上可以看出,在月开支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读者用于购买文学书刊的支出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正是文学书市兴旺的根本所在。
正因为开支有限,故而,读者在购买文学书刊时,是认真掂量的。用于购买书籍的占了22.4%,杂志占28.8%,报纸占21.8%,各种都插花买一点的占27%。
调查发现,读者自存的文学书刊非常有限。仅有50册以下的占了45.8%,51-100册仅为29%,101-150册的为9.6%,151-200册的占6.6%,200册以上的仅9.6%。在一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3%的读者群中,个人藏书居然普遍这么少,倒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尽管购买力偏低和存书偏少,但文学书刊通过相互借阅的流转面却相当大。以下表所列两项10人中的喜读面即可印证这一点:
人数家庭成员及亲友中 同事与朋友中
1人 11.5 9.7
2人 26.612.1
3人 27.323.0
4人 17.017.6
5人 7.315.8
6人及以上10.321.8
调查显示,当代读者阅读文学书刊,主要是出于四种原因:一是为了增长见识、积累知识,占55.3%;二是为了增加谈资,占12%;三是为了缓解精神压力,占15.1%;四是为了消化掉富余的时间,占17.6%。
目前出版的当代文学书刊,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在吸引力究竟如何?调查表明,59.5%的读者认为有一定的吸引力,7.6%认为吸引力很大,但也有27.2%认为吸引力不大,还有5.7%认为缺乏吸引力。
下面,是读者对当代文学书刊的评价:
褒奖性评价 所占百分比
立意深刻,发人深省74.7
贴近生活,激人奋进55.1
情节生动,引人入胜46.8
构思严谨,读来有趣21.5
贬责性评价 所占百分比
色情泛滥,误导人生25.3
胡编乱造,浪费纸张24.7
内容平庸,读来无趣24.1
凶杀太多,宣传暴力22.2
这些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暂且不说,但读者的确对文学书刊的质量反映强烈。36%的读者反映质量比过去下降了,读起来缺乏激情;5.5%的读者指责质量下降,读来让人感到如同嚼蜡。认为总体质量未变,有可读性的占37.8%。而认为内在质量有所提高,可读性很强的有20.7%。分析认为,这种比例同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是不协调的,应当引起作者和出版者的注意。
(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李顺来)